月初,艾瑞投资研究院在上海举行系列学习实战活动,活动围绕着游戏行业及生态链、区块链技术在游戏行业应用前景展开了激烈的提问、讨论。以下摘取其中三位大咖部分观点精华与大家分享。”
许怡然(Leyou CEO)
主题:中西游戏文化差异

西方游戏设计的三大关键词是:过程体验、创新意识、单人沉浸。
过程体验为设计的核心。独特的游戏体验可以确保游戏的可玩性和趣味性,这就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。西方的团队在美术风格、核心玩法、表现题材等方面都会做进一步的细化。
创新意识是西方游戏的主要思维模式。用创新驱动去拥抱“未知”,更加倾向于创造原创IP,避免陷入同质化。
单人沉浸是西方人游戏的习惯倾向。其社交功能较弱。
相对于西方,东方游戏设计的三大关键词是:结果导向、求稳意识、群体社交。
结果导向驱动为设计的核心。通过内容数量的增加、以长期运营为目标,确保游戏的长生命周期。这种长线的运营主要依赖于大量、丰富的系统设计经验。
求稳意识为东方游戏的主要思维模式。东方团队主要通过对用户和市场的充分调研,尽可能多地覆盖用户偏好。倾向借势一线IP的强影响力,尽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扩大用户规模。
群体社交是东方人的主流游戏习惯。个体用户在虚拟环境下具备较强的社交属性。
2.东西方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有哪些?
由于东西方历史背景、商业模式、服务意识的不同,导致它们的游戏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差异。
西方游戏单机历史悠久、“买断制”的商业模式、生产成本高、服务意识弱。
单机历史悠久。西方的研发者需要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让体验变得更为有趣。
“买断制“的商业模式,商业模式发生在进入游戏前。以良好的体验为基础,通过视频、图片、短时间试玩等方式让用户快速对游戏建立认同,进而进行付费购买。
生产成本相对较高。体验型的内容质量较高,对技术的要求高,因此投入成本较高。但种类相对单一,不利于用户长期反复体验。
服务意识“弱“。由于西方社会形态的独立性,研发者更希望玩家发挥主观能动性,自主挖掘游戏的真谛,在设计上缺乏大量引导、指示等服务属性的设计。
东方游戏网游占比较高、“免费制”的商业模式、生产成本低、服务意识强。
东方历经昙花一现的短暂单机时代,网络游戏在国内游戏史占比很高。由于迅速赶上了网游的大潮,东方游戏得以在网络上快速渗透、迅速上线并产生盈利。
“免费制“的商业模式,商业模式发生在进入游戏后。通过用户在游戏过程中的付费行为来获得收入,付费几率、额度、频率与运营时长成正比。
生产成本相对较低。东方游戏内容消耗慢,在强目标导向(让用户产生付费行为)的前提下具备很高的重复体验性。
服务意识“强“。服务商的出发点着眼于以年为单位的长期运营,“顾客是上帝”的理念运用的很好。
陆杨(唯链VeChain联合创始人)
主题:下一代区块链

(1)治理模型(Governance Model)
很多人认为区块链在技术发展上的最大问题是“可扩容性”。实际上,我觉得可扩容性在今天不是主要问题。
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问题上,我的答案是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结合,去维护一定的去中心化的部分,不同的社区贡献不同的力量和参与度。
(2)经济模型
不同货币定价不同,价值越高使用成本越高,但还没出现一个明确的定价模型。
2.区块链的价值
互联网解决了物流和信息流。区块链解决了价值流(价值转移协议),改变世界的意义更大。
价值流主要来源于以下两方面:使用区块链的成本——交易手续费、区块链本身承载了多少经济运行量——“GDP”。
3.区块链的使用&误区
使用:Free to Start,Pay for Value。区块链是个底层技术,建议结合自己擅长的东西布局。
误区:区块链应该是一个生态。如果把公共区块链比作是一个高速公路,不能只搭建好高速公路。你会发现还有公共厕所、休息室、应急响应电话、维修厂等需要搭建。但很多人只是搭建高速公路,甚至连收费站都不想建。
徐乐(Game.com CEO)
主题:游戏与区块链的结合

游戏行业已是红海,游戏行业的成本主要是UA(用户获取),即使是老虎机游戏也至少需要3个月回本。
2.区块链的启发
(1)游戏永远是游戏、商业永远是商业。最大的变化是使用场景的变化,给不同场景、不同人群去做不同游戏的定义和改变,注重游戏的用户体验感。比如:前阵子有网友问“王者荣耀可以放在区块链上跑吗?”,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对。
(2)新技术结合娱乐场景会成为新物种。比如,以太坊加密猫游戏的启发。
(3)区块链游戏需要提供高安全性的交易所,保证游戏的运营。
(4)用区块链的思想设计游戏,而非移植其它平台游戏游戏的本质是给用户娱乐放松,没必要为因为有区块链一定改变。可以从技术改善玩家体验出发考虑,例如:跨平台共享充值、游戏资产转移等。
——转自艾瑞咨询